报告题目:稀有元素分析线站(BL13SSW)及其应用
时间:2024 年4 月28 日上午9:00-10:00
报告地点:东6A座703会议室
报告人:边风刚
报告人简介:边风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上海光源材料与能源部主任,曾担任上海光源线站总运行负责人,散射组组长等。200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同年参加上海光源同步辐射线站建设和实验研究工作。参与建设完成上海光源X 射线小角散射(SAXS)光束线站(BL16B)。2009.11-2010.10 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PS 光源作访问学者。负责完成了蛋白设施生物X 射线小角散射专用光束线站(BL19U2)的建设;负责完成了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稀有元素分析线站(BL13SSW)的建设,实验方法包含以高分辨衍射(HRXRD)和高分辨发射谱(XES)为特点的衍射(XRD)、吸收谱(XAFS)、荧光(XRF)和成像等实验方法,并兼有微聚焦实验能力。在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基于现有SAXS 线站,先后发展了SAXS/WAXS,GISAXS/GIWAXS,ASAXS,BioSAXS,Micro-SAXS,CD-SAXS,SAXS-CT 等诸多SAXS 相关的实验技术;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发展金属凝固过程多场耦合作用跨尺度实时原位关联分析仪。在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支持下,推动SAXS 对工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基于时间分辨USAXS 线站,开展了基于上海光源的全尺度表征平台的研制,实现USAXS/SAXS/WAXS 技术,并结合非同步辐射的Raman、IR 和SALS的联用表征技术。
报告摘要:
首先简要介绍上海光源及其材料与能源部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上海光源稀有元素分析线站的建设背景、未来用户团队、凝练的建设目标、主要研究对象、样品要求以及放射性线站建设的国际状况等,主要研究实验方法包含以高分辨衍射(HRXRD)和高分辨发射谱(XES)为特点的衍射(XRD)、吸收谱(XAFS)、荧光(XRF)和成像等实验方法,并兼有微聚焦实验能力。最后汇报上海光源稀有元素分析线站的建设和完成情况,列举了相关应用案例,并讨论对外开放情况。
国防科技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废物与环境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4 年4 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