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应邀来校作报告
2024年10月30日 16时

20241028日下午,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应邀来校交流并作“人工智能背景下之现代化学:实验-理论-计算”学术报告。报告会在行政楼附楼202会议室举行,学院副院长聂小琴教授主持会议,国防科技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及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8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伊始,李隽教授以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这句老子的话切入主题讲述了人类历史上化学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同时介绍了化学实验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几个要点,向与会师生阐述了计算化学领域一些基本的计算思维。

在介绍计算化学的发展史时,李隽教授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锕系元素惰性气体键合、Au20纳米团簇、硼球烯(B40)及单原子催化剂的历史起源和科学发展过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化学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李隽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实验、理论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之间密切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相对论量子化学及其在锕系化学中的应用,以及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与计算化学相融合的研究成果。

报告会后,李隽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并详细回答了师生的提问。本次报告,李隽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计算化学的源头、发展及现状,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物理、化学等基础科研领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实现原子精确化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拓展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素养,为参会师生今后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理清了方向。

为进一步深化交流,学院邀请李隽教授一行进行座谈指导。座谈会上,李隽教授对部分青年教师2024年国家自科基金评审意见及2025年国家自科基金撰写思路进行了细致的指导。针对学院目前科技成果奖申报及获奖存在的问题,李隽教授将自己的成果奖撰写思路和要点分享给了相关团队负责人。学院副院长聂小琴教授对李隽教授的悉心指导表示了感谢,希望双方今后加强沟通,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深入合作。